商务部新闻发言人7月23日表示,经中美双方商定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。
发言人说,中美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,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,本着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继续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磋商。
另据法新社报道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同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为了给美中谈判留出更多时间,双方暂停加征关税措施可能会再延长三个月。
贝森特:预计将触及更广泛的议题实现美中之间更大的平衡
在今年5月瑞士日内瓦首轮谈判中,中美两国同意暂停此前对彼此输往对方国家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。这项暂停措施原定于8月12日到期。该协议使中美双方的部分商品关税从先前高达125%(对美国产品)和145%(对中国产品)分别下调至10%和30%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周三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与中国的谈判进展顺利,预计将触及更广泛的议题,从而实现美中之间更大的平衡。”
这一表态与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的强硬关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。7月以来,美国已向日本、韩国、欧盟等20多国发出关税通牒,8月1日起将对多国商品加征15%-50%的关税。
贝森特补充说:“中国的经济应更加侧重国内消费,他们自己也希望这样做,而我们可以协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。”他还透露,中国购买俄罗斯或伊朗的石油也将是会谈议题之一。
贝森特表示:“为了推动谈判进展,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关税恢复生效的时间推迟90天。”他强调:“既然双方都已采取缓和局势的姿态,我感觉我们正朝着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的良好节奏迈进。”
美企已普遍感受到关税导致的成本压力
中美年贸易额超6500亿美元,中美此前已在瑞士日内瓦和英国伦敦举行两轮谈判,最终使双边商品关税降至美国产品10%、中国产品30%的水平,同时也放宽了一些出口管制措施。
据美联储7月16日发布的经济状况褐皮书显示,美国企业已普遍感受到关税导致的成本压力,通胀警报持续拉响,预计下半年美国通胀数据将开始显示关税影响。
另据日媒报道,特朗普计划率30名美国企业CEO访华,复制其中东“万亿订单”模式,特斯拉、英伟达等巨头希望通过深化对华合作缓解关税压力。
这一安排被视为特朗普应对2026年中期选举的政治筹码,通过稀土协议稳定供应链、缓和关税以降低国内通胀,从而提振支持率。
新闻来源: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新华社、欧洲时报、欧时大参、网易新闻、凯利经济观察